文章目录
翡翠的主要鉴定特征及参数
-
翠性
这是翡翠特有的、具鉴定意义的特征。
由组成翡翠的主要矿物硬玉的两组完全解理造 成,依硬玉颗粒的大小和形态的不同,可表现 为片状、狭长状、点状的表面闪光,业内形象 地称之为“雪片”、“蚊子翅”、“沙星”。 矿物颗粒越粗大,“翠性”越明显。
2.橘皮效应
翡翠经抛光的表面出现类似橘子皮状的 起伏不平。由组成矿物不同方向的硬度差异造 成,是翡翠结构特征的外部反映,矿物颗粒越粗大,“橘皮效应”越明显。“橘皮效应”的明 显程度还与抛光的方法和质量有关。
-
结构特征
翡翠矿物颗粒呈柱状、拉长粒状,近于 定向或交织排列,统称为交织结构。在矿物颗 粒粗大、边界平直的结构中,晶粒边界明显, 呈现粒状特征。翡翠的结构特征通常用宝石显 微镜在透射光下观察,具有重要的鉴定意义。
4.折射率
翡翠的折射率比较稳定,点测1.66 土。
5.吸收光谱
紫光区437nm吸收线是翡翠的特征谱 线,绿色翡翠有630nm、660nm、690nm三 条位于红光区的阶梯状吸收线,其中660nm 吸收线最为明显。
6.相对密度
翡翠的相对密度通常在3.25-3.40之间变 化,大多数在3.33 o
7.紫外荧光
翡翠大多数无紫外荧光,极少数有弱的 白、绿、黄色荧光,成品翡翠上蜡后,有弱蓝 白色荧光。
翡翠仿冒品的鉴别
翡翠仿冒品是指物理、化学性质与翡翠不同,外观与翡翠相似,易于混淆的其他玉石和人 工材料,常见的品种有:软玉、独山玉、符山石玉、蛇纹石玉、钠长石玉、钙铝榴石玉、绿玉 髓、染色石英岩、染色大理石、玻璃等。在缺乏监管的交易活动中,它们常被用来仿冒、替代 价值更高的翡翠。然而,识别翡翠的仿冒品通常不难,认真仔细地观察往往可以鉴别,测量宝 石学参数往往可以准确定名。
翡翠与相似品的主要鉴别特征
名称 | 折射率 (点测) | 相对密度 | 观察特征 | 其他特征 |
翡翠 | 1 .66 ± | 3.25 ~ 3.40 | 翠性,橘皮效应,颜色不 均,色根明显,交织结构 | 吸收光谱:437nm 特征吸收线,红区 三条阶梯状吸收线 |
软玉 | 1.60 〜1.62 | 2.90 〜3.10 | 颜色均匀,质地温润, 油脂光泽,黑色点状杂 质 | 吸收光谱:500nm 弱吸收线 |
独山玉 | 1.56- 1.70 | 2.70 〜3.09 | 纤维粒状结构,斑杂状 色斑,黑色点状杂质 | 查尔斯滤色镜下变 红
|
翡翠优化处理品的鉴别
翡翠的处理品具有与天然品相近的 物理、化学性质和外观表象,鉴定的难度 大,技术性要求高,通常由训练有素的人 员,在实验室条件下,借助科学仪器来完 成。翡翠的优化处理是指除抛光以外,用 于改善翡翠外观、耐久性、可用性的所有 方法,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。翡翠的优化 是指传统的、被人们广泛接受的、能展现 翡翠潜在的美而对耐久性没有影响的加工 工艺和方法,如:上蜡、煽色等,商贸中 无需明示,直接使用翡翠定名。翡翠的处 理是指改善外观所采用的非传统的、尚不 被人们接受的、对材料的结构有损害并影 响其耐久性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如:染色、 覆膜、拼合、酸洗充填等。人工处理翡翠 的漂亮外观不持久,在价值上无法与外观 相似的天然翡翠相提并论,商贸中须予明 示,不能直接采用翡翠定名,鉴定证书中 须描述具体的处理方法。市场上常见的优 化处理翡翠品种有:
1.煽色翡翠
对翡翠加热,使原本不好看的棕、褐 色翡翠变成艳丽的棕红、褐红色,煽色过 程与天然过程的呈色机理一致,均由褐铁 矿脱水形成红色赤铁矿致色,因此煽色属 于优化方法。煽色翡翠的识别较难,往往 依赖于鉴定者对样品外观感觉的经验,通 常天然红色翡翠比煽红色翡翠更自然、漂 亮,透明度更好。
2.染色翡翠
俗称“C货”,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 国宝石研究所发现。染色属于处理工艺,是通 过人为方法使各种模仿翡翠颜色的染料进入材 料内部,使翡翠由无色或浅色变成有色或颜 色更加鲜艳、浓郁,外观更加漂亮。主要鉴 定特征有:颜色浓集于矿物颗粒间隙或裂隙 中,呈网状或细脉状分布;染绿色翡翠缺乏 天然绿色翡翠特有的红光区三条阶梯状吸收 光谱线,或有650nm强吸收窄带;有些“C 货”翡翠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,或者有弱至 强的紫外荧光;
3.酸洗充填翡翠
俗称“B货”,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于 香港市场,对当时的翡翠商贸造成极大影响, 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处理品。翡翠经过酸洗漂白 去除杂色和杂质后,注入无色有机质树脂胶加 固被破坏的结构,从而其外观颜色、纯净度和 透明度均得到了大的改善。
“B货”翡翠,尤其是早期的处理工 艺,有许多可识别特征:外观表象“种质 不符”、“色型不正”、“色浮无根”, 这是经验的概括,而非普通消费者所能识 别;镜下观察可见抛光面的溶蚀网纹、充 胶裂隙和微细裂隙、晶粒界限模糊不清、 结构疏松等特征;相对密度偏低;有些有 明显的蓝绿黄绿色紫外荧光等。
现代的处理工艺使有些“B货”翡翠 用常规检测手段难以识别,甚至会产生误 判,最终的鉴别需采用大型仪器设备精 密测试。目前使用最普遍、最有效及便 捷的方法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,红 外光谱仪能准确探测出样品中外来有机聚 合物的存在。树脂胶的各种振动产生的红 外吸收表现为中红外区2400 ~ 2600cm" 和2800 ~ 3200cnrr'波段内的多个强吸收 峰,这是天然翡翠所没有的,对“B货” 翡翠具有鉴定诊断意义。激光拉曼光谱技 术特别适合翡翠裂隙充填物的检测,快 速、准确、无损且对样品无特殊要求,更 科学地用于翡翠宝石学研究及鉴定。
4.覆膜翡翠
又称“穿衣”翡翠,通常在浅色、 质地极好的翡翠表面附着绿色胶状高挥发 性高分子材料膜,以改变颜色外观,仿冒 高品质翡翠。鉴定特征为:表面光泽弱、 无颗粒感或有局部薄膜脱落、折射率偏低 (1.55± )、具有与B货翡翠相同的红外 光谱特征。